養育子女:這就是為什麼孩子在家裡表現得比在其他地方“更糟”
© Getty Images/圖片來源
影片中:這就是孩子在家發瘋的原因
我們的孩子在自己的四面牆裡的行為與在學校或幼兒園的行為非常不同。然而,他們在國內的抱怨和抱怨根本不應該被負面看待。
你知道這樣一個現象嗎:孩子,無論什麼年齡,對別人來說都是真正的天使?突然間,只有幾週大的嬰兒在鎮上最吵鬧的咖啡館裡睡了一整夜,沒有任何抱怨。小學生小心翼翼、若有所思地走過博物館的展覽。這位青春期的小學生突然自願到朋友家洗碗。
然後你回到家,就像一部糟糕的動作片一樣,一切都亂了套,混亂、噪音和肆無忌憚的情緒佔了上風。抱怨和尖叫,兄弟姐妹為瑣事爭吵,父母可能是這個星球上最煩人的人。發生了什麼事?
突然間,原本非常放鬆的孩子們的反應變得更加情緒化。當他們不被允許做某事時,他們會關上門,在餐桌上生悶氣,因為“又只剩麵包了”,用沉默懲罰你,因為他們不喜歡你想要從他們那裡得到的東西,或者突然哭起來。
簡而言之,他們在家裡任性地表達自己的感情。儘管這對我們作為父母來說可能會帶來壓力,但孩子在家中的這種「真實」行為實際上是牢固而密切的關係的好兆頭。
同樣有趣的是:
為什麼孩子在家裡表現得與眾不同是正常的
我在家中對待孩子的方式與世界各地許多其他父母的方式相同。幼兒園或學校裡的可愛小天使,一時無法離開媽媽,突然變成了不可預測的憤怒炸彈,在每一件小事上爆炸。但實際上為什麼呢?
在部落客「katesurfs」的一篇文章中可以找到非常精彩的答案。她寫道:「媽媽,你是避風港。您是他們可以解決所有問題的地方。如果你不能做得更好......誰可以?媽媽,你是所有不愉快的感覺和情緒的垃圾場。
另請閱讀:
試想一下,一個孩子整天「乖乖」該有多大的壓力。即使在幼兒園,孩子也必須遵守某些規則和規定,並以某種方式適應群體動態。
即使是最小的孩子也不想引起注意
即使是小孩子也不想引起負面關注。在學校裡,這些規則和規定甚至更多。安靜地坐著,不說話,照著吩咐去做──這一切都是對孩子不斷的要求。然後終於到家了,一天的行李都丟了。
另請閱讀:
這正是我們媽媽(和爸爸)應該考慮的正面因素,因為孩子有時會引發各種戲劇性事件。家是孩子可以做自己的地方。他知道,當他難過的時候,父母會在他身邊安慰他。它知道當事情變得更吵鬧或更瘋狂時,媽媽並沒有真的生氣。它知道媽媽會永遠保護它。
當孩子感到安全時,一天中所有緊張的憤怒、悲傷、喜悅、正面和負面的經歷都會被釋放。媽媽和她自己的家是一個安全的地方。
閱讀提示:
深刻、親密、真實的情感
孩子在家中與我們分享祂最深切、最親密的感受。總而言之,這其實是給我們的一份禮物。因此,當孩子們生氣地躺在地板上、摔門或對媽媽大喊大叫時,請呼出內心升起的憤怒,並試著看見其中的正面一面。
到目前為止,您做得很好,您的孩子在家裡感到很安全。他們至少像你愛他們一樣愛你。他們只是以不同的方式向我們展示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