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你的孩子總是喊媽媽嗎?你可以做到的!

育兒:你的孩子總是喊媽媽嗎?你可以做到的!

© Adob​​eStock/半點

這樣父子關係才能改善

即使爸爸坐在孩子旁邊,他們也會喊媽媽。實際上是在另一個房間。我們會解釋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以及如果您對此感到惱火,可以如何更改。

孩子總是只想要媽媽,即使爸爸站在他們旁邊,這可能會令人沮喪。對於雙方來說。但為什麼很多家庭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呢?這可以改變嗎?

如果孩子總是喊媽媽,不只會給他們帶來壓力,也會讓爸爸感到沮喪。但你對此有何反應?

因為有一點是事實:如果我們媽媽總是被「允許」提供幫助並被要求做所有事情,那麼就會消耗我們的神經和耐心。即使和爸爸在一起。因為他覺得自己被拒絕了,沒有必要了。這反過來會對合作關係產生負面影響。

另請閱讀:

“媽媽,我愛你勝過愛爸爸。”

當我四歲的女兒低聲告訴我「媽媽,我比爸爸更喜歡你」時,我不得不艱難地吞嚥口水,她讓我措手不及。我立刻想為我的丈夫辯護並告訴她她不應該說這樣的話,因為她的爸爸也愛她。但她當時的感受對她來說是真實的,這就是我離開它的原因。

相反,她的言論讓我思考她為什麼這麼說。

另請閱讀:

在我們家,兩個孩子通常都會先喊媽媽。儘管我和我丈夫(現在)都經常在家。當我和我丈夫和孩子們在同一個房間時也是如此。

這可能與我,媽媽,過去經常去那裡(在新冠疫情之前)有關。一起玩耍、拼搭、閱讀故事和做拼圖——我經常這樣做。爸爸直到傍晚或傍晚才回​​來。

另請閱讀:

習慣的力量

因此,每當他們在空閒時間需要成人的幫助時,這通常是我可靠的手。出於純粹的習慣,即使爸爸在場,她還是會被叫到。這背後並沒有惡意,只是簡單的習慣。這可能就是我女兒的說法的來源。

我過去已經滿足了你對關注和感情的需求。我過去是、現在仍然是她經常與我聯繫的人,她會為我傾訴憂慮和淚水,也會為她講述美好的時刻和有趣的故事。因為淚水常常被擦乾,所以在爸爸回家之前遊戲就結束了,故事也講完了。

此外,我女兒認為自己是個女孩。她很清楚,我和她的共同點比她和爸爸的共同點還要多。正如「我們女人必須團結在一起」的座右銘一樣,當她需要幫助或想要講述一些重要的事情時,我常常是她的第一選擇。

你能做些什麼讓爸爸更參與其中?

如果爸爸覺得自己被排除在外,或者媽媽覺得她必須獨自做所有事情,那麼開誠佈公、不帶責備地談論這件事只會有所幫助。雙方都從哪裡看出孩子行為的原因?孩子可能正在經歷發展階段嗎?

另請閱讀:

重要的是不要將當前的情況簡單地歸咎於對方。這不是爸爸的錯,因為他不在家或不常回家;這也不是媽媽的錯,因為她接手了一切。原因可能在於中間的某個地方。

制定儀式對父母和孩子都有幫助。如果爸爸整天外出,晚上回家,他應該先抽空陪伴孩子。這意味著:關掉手機,坐下來聽。孩子需要關注,需要感覺自己得到了至少 100% 的關注。

另請閱讀:

打破舊的角色模式

在我們的例子中,這意味著爸爸有時必須強迫自己和女兒一起玩馬像和小馬農場。即使這一天又長又累。

您應該充分利用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即使只有早上一個小時和晚上一個小時。不受限制。你應該相信你的伴侶。相信他會這麼做,也許會有所不同,但就像你一樣,所以如果女兒再次呼喚媽媽,例如在睡覺的時候,那麼如果爸爸願意的話,媽媽有時必須退出。

閱讀提示:

因為正如我們已經了解到的,孩子是習慣的生物。如果爸爸總是讓女兒上床睡覺一會兒,包括講故事和快速擁抱,那麼她也會感激的。也許不是馬上,而是幾天後。當爸爸最後講出更好的睡前故事並且更擅長玩馬時,媽媽就會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