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自己的孩子總是一個非常個人的決定。沒有一條路是每個人都必須遵循的。在一個家庭中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規則在另一個家庭中並不起重要作用。大多數父母的共同目標是讓他們的孩子成長為負責任、誠實和自信的人。
父母如何確保孩子始終遵守家庭規則也是因人而異的。對我父母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教導我們孩子,錯誤是生活的一部分。有時事情可能甚至必須變得非常糟糕,這樣你就會陷入麻煩,也可能會發生事故,事情可能會破裂。只要你(對自己)誠實並且能夠承認你確實犯了一個錯誤,這並沒有那麼糟糕。我從未因成績不好、遲到或類似原因而被軟禁或電視禁播。
當我的兒子和一個朋友騎自行車時損壞了一輛汽車時,我就想起了這一點。不是肆意的。但只是在玩的時候。據他們兩人說,他們也沒有註意到這一點。直到有人發現了這個刮痕。
經過詳細討論後,我的案子就結束了。我確信我的兒子明白出了什麼問題,而且他以後在類似情況下應該更加小心。另一方面,朋友的母親立即向我明確表示,她的兒子現在被禁足一周。她不明白他為什麼不立即說些什麼,這樣的行為需要被懲罰。
閱讀提示:
軟禁:有效的懲罰還是過時的教育方法?
這對我來說絕對是不可能的,原因有兩個。一方面,我認為被限制在房子或房間裡向孩子表明父母不相信他,這是他沒有註意到的意外。施加處罰使事件成為故意不當行為。但意外(例如意外損壞遊戲內物品)真的是不當行為嗎?這不是我們每個人都可能發生的粗心大意嗎?
我不選擇軟禁作為懲罰的第二個原因是,當我的孩子在外面時,我很高興。他們應該能夠移動、嬉戲、尖叫並釋放一些能量。特別是如果他們整個早上都必須坐在教室裡。
另請閱讀:
在這種特殊情況下,一旦孩子被禁足,他或她會學到什麼?如果我做了某件事,我就會受到懲罰——無論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有理由相信,下次孩子遇到不幸時,他或她寧願不說什麼,因為害怕受到懲罰。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因為這樣的事情通常會在某個時候暴露出來。
比懲罰更重要的是教導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並承擔責任。這並不意味著當我兒子向我承認他壞了或做了什麼事情時,我拍拍他的肩膀說「幹得好」。但這確實意味著我很感激他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我也很樂意支持他做出彌補並幫助他面對後果。
同樣有趣的是:
軟禁:父母可以施加這樣的懲罰嗎?
每個人都盡其所知和信念撫養自己的孩子。僅僅因為我不贊成某件事並不意味著它本質上是壞的。但說到軟禁,其實有些事情在法律上是值得懷疑的。
一般來說,兒童有權接受非暴力撫養。這意味著禁止體罰、心理傷害和其他貶低兒童的措施。軟禁本身就處於法律的灰色地帶。父母可以將孩子軟禁作為教育措施,即為了自己的福祉,例如禁止他們參加活動或其他休閒活動。孩子必須繼續接受義務教育。
然而,如果父母在剝奪自由的意義上使用軟禁,例如將孩子鎖起來,則禁止軟禁。在這種情況下,軟禁是一種應受懲罰的罪行。剝奪共享膳食也是應受懲罰的罪行。此外,父母不得禁止孩子進行所有社交接觸。這也是一種應受懲罰的罪行。
父母軟禁是否違法通常由個人決定。孩子的年齡和個性也必須考慮。
即使法律沒有禁止軟禁本身,它對教育有何益處仍然值得懷疑。父母希望孩子能認清自己的錯誤,不再重蹈覆轍。但孩子對此往往會做出反抗的反應。他們認為軟禁是一種不公平。
同樣有趣的是:
軟禁可以持續多久?
由於軟禁等懲罰是由父母自行決定的,屬於法律灰色地帶,因此沒有規定軟禁時間的長短。有些父母選擇軟禁一天,有些父母選擇軟禁一周,有些父母禁止孩子在一個月內自由離開家。
就軟禁期限而言,重要的是孩子的尊嚴不受侵犯。在大多數情況下,它(僅)是一種教育措施,但這也受到某些規則的約束。軟禁不能阻礙孩子的成長。
覺得自己無法再應付孩子的父母可以隨時尋求協助家長電話這對抗悲傷的人數。這同樣適用於兒童。如果您對父母有任何疑問或問題,可以在這裡找到他們兒童及青少年電話始終保持傾聽。
傳統的懲罰有意義嗎?
軟禁等懲罰以及禁止使用手機、禁止看電視或扣押零用錢等其他懲罰的問題在於,懲罰往往是任意實施的,很少與孩子的不當行為直接相關。
父母透過懲罰來展示他們的力量。這也是一種勒索形式。透過威脅和強制懲罰,父母可能會獲得孩子的服從,因為他們擔心某些東西會被放棄或被奪走,但不是洞察力。
父母不應該懲罰孩子,而應該努力讓孩子明白,不當行為總是會帶來後果。在汽車刮痕的例子中,假設男孩們真的沒有註意到,就沒有立即的不當行為。但你仍然可以向他們展示可能發生的情況。你可以賦予他們責任。即告訴車主發生了什麼事。那也完成了。軟禁時間也縮短了。所以最後每個人都學到了一些東西。
一般來說,以下內容始終適用:說話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教他們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年幼的孩子不擔心自己行為的後果和後果。他們需要知道,有時事情並非如此,事情可能會出錯。
父母不應該試圖保護孩子免受小錯誤的影響,而應該給他們建議,如果錯誤發生了該怎麼辦以及下次如何避免。
如果孩子故意做錯事,你應該盡力找出他這樣做的原因。特別感覺被世界誤解。他們反抗父母,因為他們正在尋找自己和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即使很難,父母在這裡也應該表現出一定程度的理解,只要不讓孩子陷入危險,就不要軟禁等懲罰。
資料來源:
聯邦家庭、老人、婦女與青年部
最後的重要提示:本文中的資訊和提示僅供參考。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並以自己的方式做出反應。因此,傾聽孩子的意見並找出最適合您的道路非常重要。
其他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