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正在緩慢但穩定地開始侵蝕地球。它看起來也想告訴我們一些事情。是對人類所犯錯誤的補償,還是地球的脆弱?
在關於我們與地球關係的漫長爭論歷史中,美聯社去年 11 月報導的丹麥的創新挑戰可能標誌著一個終點。
約 52 萬個東京巨蛋
10億棵樹編織的綠色未來
文章據報道,丹麥立法者同意了一項令人驚訝的倡議。這些努力的進展是什麼?20年植樹10億棵和將 10% 的農田轉變為森林和自然棲息地,以減少化學肥料使用這就是它的意思。這項政策將導致丹麥未來100年的面貌發生重大變化。
「丹麥的本質是這將是自1864年濕地被排乾以來最大的變化。這是環境部長傑佩布魯斯的話。該倡議是這項政策得到了農民、相關產業、工會、環保團體的支持,可以說是被寄予厚望的政策。已經顯然,已經撥出430億克朗(約61億美元)作為預算,這筆巨額資金將用於在未來20年從農民手中購買土地。
「綠色轉型」引起全球關注
目前,丹麥 14.6% 的土地被森林覆蓋,但更多據說需要擴大25萬公頃(約東京巨蛋麵積的53,000倍)的森林。這是目前這個數字可以透過恢復對氣候有負面影響的低窪地區14萬公頃(約3萬個東京巨蛋)耕地來實現。
對丹麥來說,這項堪稱「土地改革」的政策是該國解決環境問題的迫切需求。
此外,從2030年開始,畜牧養殖戶已經開始努力減少牛、羊和豬的溫室氣體排放。稅收我們宣布我們將這樣做。這是一項針對甲烷氣體排放主要來源的政策,甲烷氣體是對全球暖化影響最大的氣體之一,也是世界上首個此類政策。
丹麥對環境議題持樂觀態度。然而,這些創新政策的背後,也面臨許多挑戰。
環境和人哪個重要?
一是退耕還田,回歸自然。農作物產量下降我們對此有何反應?對牲畜徵稅不會減少農民的活動並導致市場上肉類價格上漲嗎?
大自然有很多方法來保護生態系統。管理然而,我們真的能說,我們可以用因回購農地和維護自然的成本而減少的國庫來換取豐富的自然環境嗎? 此外,自然的繁榮非常緩慢。在此期間,人們是否有可能繼續遵守這些措施而不會受到任何損害…?
這是一項可以稱為「挑戰」的舉措,很容易理解為什麼它吸引了世界各地如此多的關注。
文化所教導的與自然的關係
回顧歷史,對人類來說,「地球」有時是母親,有時又是機器。考慮到歷史上有關自然環境的一切都被認為是以它們為中心的,以及這種思維方式所造成的“伊瑪”,我們最初的期望是什麼?對地球的態度這似乎可以透過對大自然的尊重和敬畏來找到。
丹麥採取的措施可以被視為旨在與地球和諧相處,並以對自然的尊重和敬畏為後盾。事實上,我們自古以來就已經在歷史和文化上看到了這種態度的種子。
例如,自古以來,日本人就懷著尊重和敬畏的心情與大自然共存。他們出於對當地神的尊重而建造神社的方式可以說是一種延續到現代的自然保護形式。
保持適當的距離,不要過度干涉,但也不要離開太多。我們可以認為這種態度是以和諧的名義透過尊重和恐懼這兩個詞來表達的。我們可能被迫在人類與地球之間建立一種微妙的關係,就像丹麥已經開始接受挑戰一樣。
頂部圖片:©iStock.com/borchee